琴台路上的文化印记:诗婢家与成都的世纪对话
- 2024-08-23 14:46
- 网络
在炎炎夏日的热浪中,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牢牢占据着全国旅游热度前三的宝座。成都,这座拥有4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,不仅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而闻名,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令人向往。在成都的文化长河中,琴台路上的诗婢家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,它是成都传统文化在当代延续的典范。
每当提起诗婢家,无数老成都人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温情的波澜,勾起多年前的美好回忆。诗婢家,这个驰名中外的文化老字号,由郑次清先生于1920年创办。其名“诗婢家”,源自《世说新语》中东汉大儒郑玄家婢女皆精通诗书之典故。
如今,成都的“诗婢家”与北京的“荣宝斋”、上海的“朵云轩”、天津的“杨柳青”齐名,成为我国四大文化老字号之一。走进诗婢家,不仅能欣赏到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,还能参与艺术品拍卖,将那些在文化长河中留存的珍品一一带回家。
成都的文化魅力,不仅体现在博物馆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中,更体现在那些“活文物”上。诗婢家,这个拥有100多年历史的“活文物”,见证了成都百年间的沧桑巨变,将成都的崇文重教、创新精神、民族大义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百年诗婢家,与文化名城成都相得益彰。它不仅是成都文化的象征,更是成都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诗婢家的存在,提升了成都的文化品位,丰富了成都的城市内涵,让成都这座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。
诗婢家的历史,是一段文人雅士的聚集史。曾奂如、方鹤斋、赵熙、尹仲锡、林山腴、刘豫波等“五老七贤”,以及徐悲鸿、张大千等书画大师,都曾是这里的常客。1941年,日机轰炸成都,诗婢家不幸被毁,但后来重新开业,继续书写着它的传奇。
1949年后,诗婢家与国内知名书画家的交流更加频繁,为四川艺坛作出了巨大贡献。1953年,店主郑伯英调往云南工作,诗婢家的业务也告一段落。然而,1956年,原诗婢家和成都市字画装裱行业的艺人成立了文物水印合作社,恢复和发展了诗婢家原有的木刻套色诗笺,这些诗笺以当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为蓝本,精工镂刻、印制精良,深受广大爱好者好评。
1979年,改革开放初期,不少华侨归国,他们呼吁寻找诗婢家留在成都的历史印记,进而重振诗婢家这一文化品牌。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,诗婢家在成都春熙路北段的黄金地段恢复了招牌。2002年,成都市政府为诗婢家公司在琴台路提供场所,公司投入巨资进行改造,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百年诗婢家,不仅是成都的文化符号,更是成都城市精神的传承者。它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丰富的艺术内涵,创新的发展思路,为成都的城市品牌形象增添了独特的光彩。成都这座文化名城,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绽放着璀璨的光芒。诗婢家,有幸见证了这里的百年巨变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qwh.net/guancha/70.html
热烈祝贺巫罗·海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奖
今年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》20周年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2024年9月中国布依族古歌传承人巫罗·海和她的团队,以实际行动唱响中华民族非遗古乐的世界音声,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传承
刚刚
琴台路上的文化印记:诗婢家与成都的世纪对话
在炎炎夏日的热浪中,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牢牢占据着全国旅游热度前三的宝座。成都,这座拥有4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,不仅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而闻名,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令人向往。在成都的文化长河中,琴台路上的
15天前
世界非遗大会、世界旅游小姐大赛携手京师律所,共绘重庆国际盛世蓝图
【北京讯】2024年7月19日,北京市京师(重庆)律师事务所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签约仪式。在这里,“2024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(以下简称“非遗”)传承人大会”与“2024世界城市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”的法律顾问合作协议正式签
16天前
跟着赛事去旅行 草原归来皆英雄——2024额尔古纳“呼伦100”草原徒步挑战赛隆重举行
8月20日,在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畔,一场融合了美食与美景、毅力与挑战的盛大赛事——2024额尔古纳“呼伦100”草原徒步挑战赛在这里鸣枪启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徒步赛手齐聚一堂,徜徉在美丽的大草原,额尔古纳河畔奔跑在草
17天前
品牌策划
BRAND
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汉服专业委员会成立
3月11日,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汉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办。 据悉,中国文促会汉服专委会将以中国汉服艺术为载体,弘扬创新传统文化,组织协调海内外关心热爱汉服文化艺术的社会各界人士,开展高层次多形式文化活
2024,倍内菲的“出海元年”与品牌全球化战略解析
引言:在全球化浪潮中,中国品牌正以其独特的创新力和品质追求,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。2024年,对于中国宠物食品品牌倍内菲而言,不仅是其“出海元年”,更是迈向十年征程的重要里程碑。本文将通过倍内菲的出海之路
江西诗派|《田家堂》陈师道
《田家堂》 [宋]陈师道 鸡鸣人当行,犬鸣人当归。 秋来公事急,出处不待时。 昨夜三尺雨,灶下已生泥。 人言田家乐,尔苦人得知。 插图:南昌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金梓纯 译文: 凌晨鸡鸣时人当出行,日落犬吠时人当回归。 秋


